猴痘主要流行于中非和西非,但是自2022年5月以来,猴痘在欧洲、美洲等非流行地区暴发,且已出现人际间传播。6月21日,新加坡、韩国相继出现猴痘确诊和疑似病例,这意味着猴痘已输入亚洲。虽然我国目前尚无猴痘病例报告,但是传染病的流行是没有国界的,并随着全球猴痘疫情不断升级发酵,我国输入性病例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因此,在参加完成省卫健委安排的相关培训后,我院发热门诊立即组织了猴痘指南及最新进展的培训。
作为我省传染病防治的“哨点”单位之一,不管是什么样的传染病,发热门诊一直秉承“疫情就是命令,防控走在前面”,科室第一时间组织全体医护系统学习《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提前做好猴痘应对准备工作,提高临床早期识别和规范诊疗能力,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我们医务人员接诊发热、皮疹病人时,时刻提醒不要忘了猴痘的可能,要仔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发病情况,认真鉴别,确保不漏诊、不误诊。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XV)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传染源主要为感染猴痘病毒的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包括猴、黑猩猩、人等)感染后也可成为传染源。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他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还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尚不能排除性传播。患猴痘后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
猴痘是传染病,标准预防措施依然有效。在为疑似或确诊猴痘病人提供诊疗服务、处理病人标本时,应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即佩戴一次性乳胶手套、佩戴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一次性隔离衣等,同时做好手卫生。采集疑似感染猴痘病毒的病人样本时,应由经过培训的人员进行操作。运送病人样本应确保安全包装,并遵守感染性物品处理指南。疑似或确诊猴痘病人污染的环境和物品需进行消毒。
经过本次培训学习,我科已提前做好了猴痘病例的应对准备工作,提高了早期识别和处理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