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研的广阔天地里,每一位探索者都是星辰大海中的航标。每一篇论文、每一次实验、每一个发现背后,都蕴藏着科研人员的智慧与汗水。在这里,科研工作者揭开科研背后的人文情怀,探讨那些在实验室的长夜里、在数据的海洋中、在失败与成功交替的瞬间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分享那些关于坚持、创新与突破的真实感悟,探索科研之路上的点点滴滴,共同为科研创新贡献一份力量。
急诊外科主任 党星波
科研的重要性在学科发展中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创伤医学这一关键领域,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医院对科研的坚定支持和投入,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前进的动力,更是推动创新和突破的基石。我们鼓励年轻科研人员制定明确的职业规划,聚焦于具有深远影响的研究方向,致力于解决那些长期困扰我们的难题。
借助国家创伤区域(西北)医疗中心这一平台,我们有信心整合资源,推动多学科交叉合作,实现科研与学科发展的双赢。我们坚信,通过科研的力量,我们能够提高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减少残疾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不仅是对患者的承诺,也是对社会的责任。我们将继续努力,以科研为引领,以创新为动力,不断推动创伤医学的发展,为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输血科主任 杨江存
科研工作需热爱与高远目标,我从1989年加入输血科,面对配血难题,我们发明了“聚乙二醇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将检测时间从1小时缩短至5分钟,1993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科研不仅是解决问题,更是临床一线的战场,需要坚定信念和执行力。我和我的团队对项目充满信心,这些项目对人民健康意义重大,具有创新性。我们不怕困难,因为困难意味着进步。作为省级医院,我们致力于成为行业发展的引领者,2010年发起的全国大量输血现状调研项目,获得了2017年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17年发起的“全国新生儿输血多中心队列研究”项目,目前已有56家单位参与,展现了合作共赢共享的态度和理念,只要敢担当,干实事,就能有所突破和收获。
近年来,得益于医院对科研事业的大力支持,科研环境日益肥沃,我深感科研的春天已经到来。在这样的科研土壤中,我们的努力必将开花结果,结出丰硕的科研成果。
中心实验室副主任 徐翠香
科研兴趣的培养不仅源于责任和义务,更始于兴趣与好奇,是为了证实一个理论、寻求一个结果和解决办法,而在忘我工作中层层钻研的无限惊喜。基础科研必须从临床需要出发,着手解决临床难点问题,以临床遇到的问题为导向。
近两年来,中心实验室科研成果持续增长,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后期,我们将进一步提升科研品质和效率,凝练科研方向,聚焦重点领域,通过引进具有国际科研背景的博士后人才,完善科研团队,构建高端人才梯队。此外,我们将加强与临床科室的对接,确保科研工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全院的需求。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期望在科研领域实现新的飞跃,为医院的整体科研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做出更大贡献。
心血管内一科副主任医师 赵娜
作为临床医生兼科研人员,我们肩负着将临床实践中的问题转化为科学探索的重任,这既是我们的独特优势,也是挑战。我们深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道理,坚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在科研的道路上解疑惑、求真理。医院的大力支持,为我们科研人员创造了更加健全的发展体制机制和自由包容的学术生态。我们为能承担临床救治和科研突破的双重使命感到自豪,同时也为能参与降低公共卫生负担的科研项目而感到荣幸。
未来,我们将继续坚守科学家的品质,保持好奇、激情、专注和执着,推崇和而不同的理念,深入合作交流,突破学科范式,为解决临床问题总结新的理论体系,最终为突破人类疾病难题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