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4日,我院召开2025年特色建设与品质提升年启动大会暨第三届第五次职工代表大会,全面回顾了2024年度的工作成果,深刻剖析了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对2025年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周密的规划与部署,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医院的决策部署上来,勠力同心、勇毅前行,以坚定的决心和昂扬的斗志,共同推动医院向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
心内三科主任 姜馨
“听了各位领导的报告,引人深思,催人奋进,医院2024年各项工作成绩斐然,2025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张书记和宋院长的报告,精准分析了2025年形势,对2025年的工作做了部署和安排,在医保支付改革的严峻形势下,要调整结构、提高效率、发展技术,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心内三科姜馨主任表示,2024年心内三科紧跟医院发展脚步,拼搏进取,在医疗业务量、介入手术、质量安全等方面获得了医院认可和奖励。2025年,科室将继续努力,推动学科建设,大力发展老年房颤介入治疗、左心耳封堵、结构性心脏病、冠心病精准治疗等微创介入诊疗技术,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消化内一科副主任 宗伟
在2025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消化内一科传达了医院特色建设与品质提升年启动大会的精神,科室医护人员备受鼓舞,明确了新一年的工作方向。作为胆胰内镜微创治疗亚专业的负责人,消化内一科宗伟副主任深感责任重大。他表示,科室将继续派遣医务人员前往上海长海医院等专科头部医院进修,专注于ERCP和超声内镜等前沿技术,不断精进个人及团队的专业技能。同时,科室将积极推进临床科研项目,借助科研力量推动亚专业的持续发展。面对手术量的稳步增长,宗伟副主任计划开展更多相关课题和临床研究,深化对胆胰疾病的认识,创新治疗手段。此外,科室将致力于解决胆总管结石、胆管癌、胰腺癌等疾病导致的梗阻性黄疸等难题,开拓内镜微创治疗的新途径,如胆道子镜、射频消融等治疗的应用。并与肝胆外科、肿瘤科等科室紧密合作,强化MDT模式,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高效的治疗方案。
胸外科副主任 郭凯
“大会全面总结了医院2024年的辉煌成就,并为2025年发展指明了方向。胸外科同仁齐心协力,科研氛围浓厚,在肺癌、食管癌基础科研领域屡创佳绩,发表多篇高分SCI论文,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青年拔尖人才称号等殊荣。”年终大会上,胸外科郭凯副主任深感鼓舞,表示团队将继续聚焦恶性肿瘤诊疗,注重成果转化。一方面,研发特色器械、耗材,解决临床难题,提升医疗质量;另一方面,深入探索癌症机制,完善临床前研究,为精准治疗提供支撑;同时,开展术后俯卧位通气等研究,提升服务质量。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以科研转化为支撑,胸外科将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推动医院不断腾飞。郭凯及团队将携手共进,再创佳绩。
儿童病院护士长 张西嫔
“宋院长深刻剖析了三明医改背景下我们的应对策略,强调需精准调整病人收治,聚焦疑难重症,利用三甲医院优势,为患儿提供个性化诊疗,同时配合分级诊疗,合理分配资源,并加强儿童急重症护理培训。张书记的讲话则鼓舞我们面对挑战,群策群力,克服儿科病种简单、病源下滑的问题。她提倡立足护理专业,优化服务质量,全面推进人文关怀,提升患者体验。”儿童病院张西嫔护士长表示,科室将打造特色鲜明的服务活动,如“爱心接力站”“输液搭把手”及寒暑假科普服务等,以增强患者粘附性,彰显医疗护理的公益性。面对新医改,积极适应,精准施策,立足专业,优化服务,共同推动儿科及医院的高质量发展,为患儿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共创美好未来。
普外二科副主任医师 刘思达
“参加完医院2024年总结大会,我深受鼓舞。西咸院区2025年初雪纷飞,却难挡与会者的如火热情。从‘笃行致远启新程’纪录片‘开屏暴击’,到总结表彰的‘荣耀加冕’,到最后院领导讲话的‘殷切展望’,无不彰显医院蓬勃发展和续写辉煌的决心。”普外二科刘思达表示,普外二科科研团队在院党委领导和“三项改革”政策支持下,硕果累累。团队坚持科研与临床结合,迅速验证和优化“肠鸣音智能听诊系统”项目,实现患者需求与技术能力的无缝对接。同时,率先试点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新机制,赋予科研人员所有权和收益权,为深化科研赋能注入新动力。2025年,普二外科团队将秉承初心,砥砺前行,在科研与临床结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为医院发展贡献力量。
血液内科医师 刘颖绯
“在今年的年终大会上,我深刻体会到‘锚定新质生产力、科研转化筑高地’的重要意义。身为血液内科临床医生,我深知干细胞科研转化对临床的意义重大。科室近年来在干细胞移植、细胞治疗领域成果显著,为患者点燃生命希望,也让我深切体会到科研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强大力量。”展望未来,刘颖绯计划继续深耕干细胞研究,致力于四个方向:优化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技术,突破数量瓶颈;开展脐带血干细胞临床应用研究,优化移植方案;结合基因治疗技术,探索造血干细胞基因治疗新应用;关注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为再生医学开拓新路径。这些科研方向将为血液病治疗注入更精准、高效、强劲的力量,推动科室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