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疫苗接种的“三查七对一验证”包括哪些?
答:三查:一查预防接种卡与接种证;二查儿童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症;三查疫苗、注射器外观与批号、效期。
七对:一对接种对象姓名;二对接种对象年龄;三对疫苗品名;四对疫苗规格;五对疫苗剂量;六对疫苗接种部位;七对疫苗接种途径。
一验证:在接种疫苗前,接种者、受种者或监护人验证接种的疫苗种类和有效期等。
2、AEFI的定义?
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疫苗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
3、哪些情况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答:1)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
2)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3)因接种单位违反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4)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
5)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
6)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4、疫苗相关传染病有哪些?如何流调?
答:“风疹、麻疹、乙脑、流脑、AFP病例、百白破、甲肝、戊肝”疫卡上报后24小时内来公共卫生科科领取2份流调表,48小时内完成标本采样送至门诊外一楼公共卫生科疫苗接种室。
标本留取:
1)麻疹、风疹病例----采集2ml血(干燥试管)、咽拭子
(鼻腔取样、咽部取样,放置同一管子冷藏运送)
2)AFP病例----采集2份间隔24小时8克粪便
(症状出现15天后留样)
3)流脑、乙脑病例----采集2ml血(干燥试管)、脑脊液
5、法定传染病分几类,有多种?
答:法定传染病有41种,分为甲、乙、丙三类。
6、法定传染病的报告时限?
答:1)2小时内: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或发现其他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报告。
2)24小时内: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报告。
7、医院法定传染病报告原则及报告人?
答:医院法定传染病的报告原则是遵循属地化原则,在医疗机构实行首诊负责制,谁接诊谁报告原则。
8、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采取措施是什么?
(1)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3)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9、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有哪些?
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重大(Ⅱ)较大(Ⅲ)和一般(Ⅳ)四级。
10、根据卫生部颁布的诊断标准梅毒分期有哪些?
答: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隐性、胎传梅毒
11、梅毒报告要求是什么?
答:临床症状加实验室结果双阳(特异性抗体阳性和非特异性抗体阳性)
12、食源性疾病的定义?
答: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
13、食源性疾病的上报时限?
答:散发疑似或确诊病例(1例)--48小时
聚集疑似或确诊病例(2例或2例以上)---24小时
发生以下情况,上报时限是2小时内
①聚集性病例人数30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②发生在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聚集性病例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③发生在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聚集性病例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14、我院作为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要监测的5种致病菌包含哪些?
答: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志贺氏菌和诺如病毒
15、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和相关签发人员实行哪种责任机制?
答:终身责任追究制